基于保障我國棉花質量的看法
一、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的重點環節
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涉及較廣,包含政府、企業和棉農等多方促進和保障棉花質量的活動和措施。微觀上講,則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棉花企業的自律,即棉花企業依據國家棉花質量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以及自身質量管理文件來進行棉花質量管理的行為。企業是棉花質量保障的主體,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棉花的質量水平,所以促進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重視并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才有可能保證棉花質量。2.政府部門的監管,就是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監管。專業纖維機構監管是棉花質量的外部保障,目前對渉棉企業主要采取下列幾種監管方式:公證檢驗、監督抽查、質量保證能力審查、建立質量檔案、分類監管以及執法檢查等等。上述監管方式涵蓋了棉花的收購、加工、銷售、倉儲以及使用等各個環節,基本上保障了近年來我國棉花質量的穩定。3.棉花用戶的(合同)要求,棉花用戶(主要是紡織企業)和準用戶如各類棉花交易市場、鄭州期貨交易所以及中儲棉總公司(國儲)等的要求是保障棉花質量的重要方面。用戶要求對棉花質量的影響密切,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棉花加工者的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水平。
二、我國棉花質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合中國棉花公證檢驗網、中國纖維檢驗局發布的《2008/2009年度棉花質量分析報告》【1】以及其它的有關信息,近年來我國棉花品級基本穩定,具體到長度、馬克隆值和斷裂比強度等棉花內在質量指標,則表現為年度之間數據有起伏,但并無趨勢性變化。
雖然我國棉花質量趨于穩定,棉花質檢體制改革也逐步深入,但一些長期困擾紡織企業的棉花質量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1.異性纖維問題是我國棉花質量的重大缺陷,也是長期困擾我國棉花使用的難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棉花的競爭力和使用水平。2.受檢測方法繁、檢測周期長和結果代表性差等多方面的影響,短纖維含量指標一直沒有作為我國棉花標準的考核指標,與此類似的還有棉結指標。受利益驅動,不少棉花加工企業因此降低不孕籽棉的清排,甚至將棉短絨、不孕籽回收棉等摻入皮棉,短纖維含量大,直接影響紡織企業的產品制成率和產品質量,紡織企業深受其害。3.混等混級問題。《2008/2009年度棉花質量分析報告》認為,我國棉花品級基本保持穩定,但該報告同時也指出,由于在棉花采摘、晾曬、收購、加工過程中混等混級現象突出,高品級棉花比率逐年下降。因此導致的高品級棉花比率的下降,降低了我國棉花的使用價值。
我國棉花質量違法行為總體上逐年減少,惡性質量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2000年至2005年,棉花摻雜使假案件占當年棉花案件總量之比分別為56.83%、10.20%、7.70%、7.84%、2.74%、2.28%,呈明顯下降趨勢,2006年之后很少有惡性棉花質量案件發生,棉花企業一般質量問題發生幾率也明顯下降。
盡管如此,我國棉花質量保障水平仍較為脆弱,受市場行情以及一些特殊情況的影響,階段性的棉花質量問題時有出現。如2008年度國家大規模收儲,收儲和市場價格之間的較大差異引發了不少企業的棉花質量違規違法行為;2009年度,棉花供應趨緊,也有不法企業蠢蠢欲動,江蘇省纖維檢驗局連續發布多起棉花質量問題通報等。
三、控制影響棉花質量的主要環節
影響棉花質量的環節主要有棉花的種植、田間管理、采摘(晾曬)、收購和加工等,因此保障和促進棉花質量應重點抓好上述環節的控制。
種植、田間管理和采摘(晾曬)是棉花的生產環節,其實施的主體為棉農。需要控制的方面有:1、棉花品種。我國棉花品種眾多,據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監測信息,2009年度全國棉花品種(系)數雖較2008年度大幅減少,但仍達到了474個。種植品種繁多,直接影響棉花品質的一致性。改變上述狀況,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對棉花新品種從嚴審定,注重源頭品種控制;另一方面則需要國家利用政策引導如借助良種補貼制度,來大力扶持推廣優勢品種,逐步淘汰落后品種。2.田間管理。當前棉花的田間管理形勢較為嚴峻,近幾年,有知識、懂技術的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棉花主產區勞動力轉移更加明顯,農民兼業化趨勢日益顯著,從事棉花生產管理的棉農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相對而言文化素質低、勞動能力差,又缺乏相應的生產技術,和棉花優質高產需要較高技術素質棉農的要求形成了強烈反差。3.采摘(晾曬)。采摘(晾曬)是傳統意義上“五分”的要求內容,適時采摘和分別晾曬是保證棉花質量的重要措施。采摘(晾曬)過程也是有效控制異性纖維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棉花異性纖維之所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對采摘(晾曬)過程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
收購環節是棉花進入市場的第一步。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棉花收購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棉花收購資格放開以后,內地傳統意義上的棉花收購站點已經基本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流動收購點,流動攤販或者所謂的棉花經紀人已經漸成棉花收購的主體。他們多數質量意識淡薄,缺乏長遠打算,管理的難度極大,收購環節也成為棉花混等混級、混入異性纖維的主要環節。
加工環節是目前實施棉花質量管理相對較為容易可控的環節,也是保證棉花質量最為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需要促進棉花加工企業一方面加強籽棉控制,做好異性纖維挑揀,同時對進廠籽棉采取二次分等分級,其次進行因花配車,優化加工工藝,保證加工質量。
作為棉花產需的橋梁和棉花初級工業化的主體,加工環節對于保障棉花質量舉足輕重,加強加工環節的監管,一方面可以借助其地位影響上游環節如采摘、收購環節對于棉花質量的重視程度,向上游環節傳達、灌輸國家有關質量規定和下游用戶的產品要求,引導上游環節規范采摘、收購等行為,另一方面促進加工企業自身加強質量控制,嚴格質量管理措施,提高棉花加工質量,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
四、改善棉花流通領域的質量監督工作
流通領域的棉花質量監督工作是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之初,國家有關部門配合出臺了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創造了良好的執法環境。
總體上,流通領域的棉花質量監督工作開展較為順利,一批棉花質量惡性違法行為也得以發現和查處,效果顯著。但近年來,棉花流通領域的棉花質量監督工作卻停滯不前,其原因主要有:1.檢查的場所不確定,流通環節的棉花,沒有固定的場所,導致檢查的目標不確定。2.被檢查的主體不確定,如在倉儲、物流等場所,接受檢查的對象多并非行政相對人,導致配合不暢。3.法律依據不充分,在使用環節,如對紡織企業購進的棉花進行檢查,不少紡織企業囿于客戶關系、使用效果等因素,對檢查活動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撓執法,而執法機構因棉花產權關系的變化,限于法律依據,往往難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手段。
提高棉花流通領域質量監督的有效性首先要著眼于法律體系的建設,通過完善法律法規來設定棉花購買者、倉儲者以及運輸者的法律責任,強化其包括棉花加工者資格、棉花證書以及棉花標識等方面的驗收義務;通過建立有效的產、銷地聯合檢查機制、案件信息互通機制、檢驗信息共享機制及責任追究制度等,加大執法力度,保障執法效果。
五、完善我國棉花標準以及技術規范
勿庸諱言,我國棉花標準和技術規范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有:1.棉花標準中的品級指標問題,現行品級指標不僅無法提供“成熟程度、色澤特征和軋工質量”等品級三條件各自的狀況,而且也難以提供確切的棉花質量信息,同時還存在著分級效果不明顯以及指導紡織生產的作用不足等問題;2.短纖維率在棉紡織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紡織企業的標準以及檢測需求至今未能充分解決;3.現行標準和技術規范缺少棉花質量指標復檢允差范圍的相關規定,致使很多棉花質量糾紛處理缺乏權威性的依據等等。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完善我國棉花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品級的替代指標—色特征級的研究,準確定位色特征級的指標功能,科學劃分色特征級,盡快取代品級;需要引導有關企業加強棉花短纖維率快速檢測儀器的開發,為進一步完善標準提供技術支撐;需要充分考慮棉花的特性以及我國棉花品質的一致性,合理制定棉花復檢規范及復檢指標的允差范圍,為解決爭議問題提供切實的依據。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