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紡織業復興計劃疑影重重
2012-11-21
繼美國加速推動制造業回歸之后,英國政府日前也有所動作。11月2日,一場主題為“新黎明——重建英國紡織制造業”的會議在英國召開。出席會議的嘉賓不僅有政府官員、高校教授、研究專員,也有來自行業內的設計師和零售商。在英國就業形勢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該國政府希望紡織業的重建,能在5年內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這一頗為壯志凌云的目標被業內人士評價為不切實際,盡管英國紡織業在高附加值產品上占據優勢,但產業能否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在專業人才培育上的缺失能否得到改善,這些因素或許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拖累英國紡織業的復蘇步伐。
就業拉動愿景催生復興大計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政府的紡織業復興計劃,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在5年內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而這一數字是目前行業就業人數的兩倍之多。盡管紡紗、織布和印染等領域,英國依然有著不俗的表現,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有能力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高質量面料。但英國紡織服裝業近期的銷售、利潤均出現下滑,寄希望于行業在短時間內扭轉盈虧,并拉動大規模就業的想法并不現實。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和法國及德國一樣,紡織服裝業喪失了主要的制造能力。起初,英國的采購商從羅馬尼亞北部及波蘭西部的紡織服裝集群的采購產品,隨后又轉站土耳其和巴爾干等歐洲國家。如今,其采購網絡已遍布東南亞國家,而這一擴張步伐要遠遠快于美國零售商。據英國紡織服裝協會(UKFT)統計,2011年,英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銷售額達到了81億英鎊,出口額占比達91.0%,約合71億英鎊。從進口方面來看,2011年英國服裝進口額達170億英鎊,其中超過75%的產品來自歐盟以外的國家。在英國服裝銷售市場上,只有4.8%的產品由本土企業生產。
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國務大臣文斯·凱布爾指出,政府部門看到了紡織業回歸的利好,但是紡織業的黎明能否到來還是未知數。英國制造業的回歸切實需要把握住機遇,而不能再只是虛幻的愿景。
本土采購優勢或成不竭動力
實際上,推動英國紡織業回歸的動力不僅是因為政府的就業期盼,也源自零售商采購思路的轉變。支持紡織業復蘇的與會者認為,當前時期,很難對服裝這種商品作出準確的采購預測,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根據預測修正作出快速響應。而70%的亞洲市場的采購計劃則不利于及時修正,即使加大對鄰國的采購力度,也難以緩解此類問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加大國內采購。
在英國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服裝都來自國外。與在國內采購相比,采購商需要面對交貨期延長,反應期滯后以及更復雜的庫存系統等一系列問題。埃森哲咨詢公司的一項示例計算顯示,跨國采購需要比國內采購多花費兩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渠道。“在服裝零售業,每一季采購商都會對市場的消費需求做出預測。一旦預測發生偏頗,跨國采購顯然要比國內采購花費更多來彌補錯誤預測所帶來的損失。”該公司調查員解釋說。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紡織技術教授卡爾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流行趨勢的更迭及技術創新導致了產品更為頻繁的變化,在海外制造將持續增加供應鏈成本,對于產品變化也缺乏快速的反應能力。很多服裝產品都是從亞洲的供應商處以高價訂購之后,到交貨時,采購商發現只能在國內市場以折扣價格銷售,因為時尚趨勢已經發生變化。“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在土耳其和印度這樣的國家采購能獲得較高的利潤。而一旦將銷售價格溢價、運輸成本等因素考慮在內,其利潤也就不那么可觀了。在英國采購紡織服裝產品有利可圖,勞動力的高成本劣勢能夠通過英國制造的影響力來抵消。”卡爾補充道。
人才培育缺乏制約產業回歸
各方與會者認為,限制英國紡織業復興的因素,不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低成本競爭,不是低迷的市場需求,而是如何吸引就業、培訓專業人才以及穩固就業。
英國一家培訓研究機構董事比爾·麥克白表示,英國紡織服裝就業人員中,有54%的從事生產和銷售的員工年齡在45歲以上,行業缺乏吸引年輕就業者的魅力,僅有61%的工人有超過5年的工作經驗。有49%的英國企業認為他們在招聘時遇到的困難是應聘者缺乏技能。研究還發現,英國院校所設置的紡織科目,并不能提供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訓,許多專科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專業領域知識及業務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英國紡織業上游企業將有可能率先重獲生機,前提是改善該領域的投資狀況和使員工接受正規培訓。與幾十年前相比,英國的政府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積極的一面是,英國的紡織企業具備開發新客戶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全球的經濟仍然在增長,英國的紡織企業有能力在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上不斷開拓,而英國政府也樂于為此提供支持。據了解,今年9月,英國政府發放了200萬英鎊,用于加強與雇主間的合作,幫助其進行員工培訓。
其實,英國紡織業一直蘊藏著其獨特的發展潛能。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思維的設計師。被英國女皇授予爵位的英國設計師保羅·史密斯指出,英國有能力制造出好的東西,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他認為尋找差異化是幫助英國紡織業增長的關鍵,“英國的企業需要知道什么優勢是其他國家的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只有不斷強化這方面的競爭力才能推動產業的復興。”史密斯說。
就業拉動愿景催生復興大計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政府的紡織業復興計劃,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在5年內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而這一數字是目前行業就業人數的兩倍之多。盡管紡紗、織布和印染等領域,英國依然有著不俗的表現,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有能力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高質量面料。但英國紡織服裝業近期的銷售、利潤均出現下滑,寄希望于行業在短時間內扭轉盈虧,并拉動大規模就業的想法并不現實。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和法國及德國一樣,紡織服裝業喪失了主要的制造能力。起初,英國的采購商從羅馬尼亞北部及波蘭西部的紡織服裝集群的采購產品,隨后又轉站土耳其和巴爾干等歐洲國家。如今,其采購網絡已遍布東南亞國家,而這一擴張步伐要遠遠快于美國零售商。據英國紡織服裝協會(UKFT)統計,2011年,英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銷售額達到了81億英鎊,出口額占比達91.0%,約合71億英鎊。從進口方面來看,2011年英國服裝進口額達170億英鎊,其中超過75%的產品來自歐盟以外的國家。在英國服裝銷售市場上,只有4.8%的產品由本土企業生產。
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國務大臣文斯·凱布爾指出,政府部門看到了紡織業回歸的利好,但是紡織業的黎明能否到來還是未知數。英國制造業的回歸切實需要把握住機遇,而不能再只是虛幻的愿景。
本土采購優勢或成不竭動力
實際上,推動英國紡織業回歸的動力不僅是因為政府的就業期盼,也源自零售商采購思路的轉變。支持紡織業復蘇的與會者認為,當前時期,很難對服裝這種商品作出準確的采購預測,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根據預測修正作出快速響應。而70%的亞洲市場的采購計劃則不利于及時修正,即使加大對鄰國的采購力度,也難以緩解此類問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加大國內采購。
在英國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服裝都來自國外。與在國內采購相比,采購商需要面對交貨期延長,反應期滯后以及更復雜的庫存系統等一系列問題。埃森哲咨詢公司的一項示例計算顯示,跨國采購需要比國內采購多花費兩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渠道。“在服裝零售業,每一季采購商都會對市場的消費需求做出預測。一旦預測發生偏頗,跨國采購顯然要比國內采購花費更多來彌補錯誤預測所帶來的損失。”該公司調查員解釋說。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紡織技術教授卡爾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流行趨勢的更迭及技術創新導致了產品更為頻繁的變化,在海外制造將持續增加供應鏈成本,對于產品變化也缺乏快速的反應能力。很多服裝產品都是從亞洲的供應商處以高價訂購之后,到交貨時,采購商發現只能在國內市場以折扣價格銷售,因為時尚趨勢已經發生變化。“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在土耳其和印度這樣的國家采購能獲得較高的利潤。而一旦將銷售價格溢價、運輸成本等因素考慮在內,其利潤也就不那么可觀了。在英國采購紡織服裝產品有利可圖,勞動力的高成本劣勢能夠通過英國制造的影響力來抵消。”卡爾補充道。
人才培育缺乏制約產業回歸
各方與會者認為,限制英國紡織業復興的因素,不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低成本競爭,不是低迷的市場需求,而是如何吸引就業、培訓專業人才以及穩固就業。
英國一家培訓研究機構董事比爾·麥克白表示,英國紡織服裝就業人員中,有54%的從事生產和銷售的員工年齡在45歲以上,行業缺乏吸引年輕就業者的魅力,僅有61%的工人有超過5年的工作經驗。有49%的英國企業認為他們在招聘時遇到的困難是應聘者缺乏技能。研究還發現,英國院校所設置的紡織科目,并不能提供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訓,許多專科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專業領域知識及業務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英國紡織業上游企業將有可能率先重獲生機,前提是改善該領域的投資狀況和使員工接受正規培訓。與幾十年前相比,英國的政府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積極的一面是,英國的紡織企業具備開發新客戶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全球的經濟仍然在增長,英國的紡織企業有能力在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上不斷開拓,而英國政府也樂于為此提供支持。據了解,今年9月,英國政府發放了200萬英鎊,用于加強與雇主間的合作,幫助其進行員工培訓。
其實,英國紡織業一直蘊藏著其獨特的發展潛能。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思維的設計師。被英國女皇授予爵位的英國設計師保羅·史密斯指出,英國有能力制造出好的東西,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他認為尋找差異化是幫助英國紡織業增長的關鍵,“英國的企業需要知道什么優勢是其他國家的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只有不斷強化這方面的競爭力才能推動產業的復興。”史密斯說。
回復 23382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如何高質量實施RCEP,踏上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開放共贏發展之路?
伴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RCEP區域正在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服裝制造中心,其中涵蓋了當...
cp感拉滿!當家紡家居面料遇上蘭精天絲™品牌纖維
后疫情時代,由于居家時間的延長,無形中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作息習慣。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更加關注,“大健康理念”...
2022新絲路故事匯·柯橋論壇、第五屆世界布商大會將于11月在紹興柯橋舉行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全球產業生態的競合,從制造體系、創新體系到...
是承諾,更是守護!蘭精“品牌保護檢測”全天候在線
隨著“一個地球”的共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碳達峰與碳中和成為共同的愿景,氣候與環境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熱點,...
蘭精公司與Red Points合作打擊偽冒產品,維護客戶權益
🌍蘭精與RedPoints攜手合作,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透明度日益提高的期望,凸顯蘭精對商標保護的堅定承諾。...